推荐阅读:年度必读 重磅发行 !2024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大全套(8套赠1)全新发售!
★申报案例展示★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档案数智化管理研究与应用
罗林 马柯楠 卢嘉奇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
深圳市中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一、建设背景
野生动物是深圳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资源档案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监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基础,是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相关法规已大致确立了对野生动物的先行保护、管控利用、严密监督的基本准则,并以此形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体系,未来如何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野生动物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综合协调监管体制机制,对推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2021年10月8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表明,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2月24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2015年12月2日习近平在考察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象牙等动物产品非法贸易,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加强宣传教育,民间团体等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同时,中国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
2021年6月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加强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掌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人工繁育、利用等基本情况,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体系,配合做好资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选定深圳市林业局为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积极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发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的重要作用,在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理念的框架下,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现有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再造,通过建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统一管理体系,实现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提升对陆生野生动物监管和评估能力,建立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实时采集分析能力,为保护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
二、建设内容
以陆生野生动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以行政审批等监管活动为抓手,围绕野生动物的生、老、疫、病、死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动物的个体管理及家族谱系分析。通过研究标准化的监管机制、管理流程、数智化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谱系编码方法,探索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及适合公众、经营利用企业的监控监管指标,为开展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基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业务的需要,结合政策要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行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开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化研究,形成包括个体普查、繁育档案、动物谱系网络、行业主体监管等全流程陆生野生动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制度标准先行,实现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信息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
1.1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创新
以陆生野生动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围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个体的生、老、疫、病、死全生命周期过程,运用业务和信息融合的思维,分析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监管活动。为保障各类数据及时汇交,以行政审批等监管活动为抓手,研究用户报送数据更新规则,同时研究与国垂、省垂及行政许可结果的数据联动机制,以及与“双随机一公开”的数据共享机制,整体形成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数据更新管理机制。制定标准化的监管指标体系、管理流程、技术保障手段和科学的谱系管理方法,为开展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标准化管理方式,形成业务办理人员日常业务事项办理工作规程的规范操作指引,如图 1所示。

图 1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研究
1.2 标准化指标体系明确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管重点
通过对非食用性利用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活动以及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售、收购、繁育及其他监督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并根据监管要求对经营利用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构建了适合公众、经营利用企业的监控监管指标。其中经营繁育产业监管主要针对种群情况、管理情况、企业情况等方面,经营繁育动物监管主要针对活体动物档案及动物总量,并明确了各指标具体构造,包括基本概念、特征表现、数值统计及总体情况等,可为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监控监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如图 2所示。

图 2 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监管指标体系研究
1.3 创新编码规则,助力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精细化管理
通过赋予每一个野生动物及其子代个体一个唯一代码,可快速识别和查询其对应个体档案,并构建科学的谱系编码方法进一步反映动物家族世代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个体及其谱系关系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根据深圳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研究相应的编码规则,并探索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编码为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标准化管理方式,如图 3所示。

图 3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标识码研究
参照现有编码方法并结合业务部门调研结果,制定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标识标准编码方法,并采用层次编码法对编码位数和含义进行了确定,如图 4所示。该编码共7层由17位组成,分别对应属种、所属市、所属企业、来源年份、流水号及来源性质,编码长度相对较短,减少了数据存储和传输成本,同时尽可能的包含了更多管理信息,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企业的需求。

图 4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标识标准编码结构
2 以用促建,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档案管理领域深化应用
2.1 业务与信息融合思维推动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创新
基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业务的需要,将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再造和优化,面向行业主管部门、经营利用单位等,开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包括陆生野生动物个体普查、繁育档案、遗传谱系、野保救助等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规划,并按照管护工作需要,结合政策要求,提出分层分级分步骤实施、急用先行的信息化建设设计架构,如图 5所示。

图 5系统总体架构图
2.2 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信息管理试点应用
建立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开展试点应用。系统包含管理端子应用系统、移动端子应用系统,管理端面向业务管理人员搭建普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审核、统计分析、行业主体监管、档案管理和用户分级受权管理等功能;移动端面向动物经营繁育场所数据采集上报人员搭建移动端采集上报系统,实现数据填报、影像采集、结果查询、数据查询、业务知识订阅等功能。该系统的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掌握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等基本情况提供了有力信息化保障,如图 6所示。

图 6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
2.3 优化数据更新管理机制,实现精准数据采集
通过规范上报流程、统一上报规则,建立动物交易、繁育、死亡及动物制品交易、加工等不同业务场景下信息上报及更新流程,并根据实时上报数据构建完善的动物资源档案,实现对动物个体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流程如图 7所示。


图 7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信息上报更新流程
信息采集上报用户通过移动端对动物信息进行上报,并补充相应的数据信息,如图 8所示。业务部门审核人员通过PC端对上报数据进行核查并可进行相应审批,如图 9所示。

图 8动物信息上报系统界面

图 9 动物信息审核系统界面
2.4 基于个体识别和谱系网络的野生动物资源档案管理实践
针对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应用个体编码及谱系网络,建立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谱系档案,记录个体有关情况,包括个体信息、谱系信息、死亡信息、交易信息、标识信息、来源归属信息、饲养管理信息、成长历程等,并利用亲本编码建立动物谱系关系网络,以反映动物家族世代成员间亲缘关系。如图 10所示。

图 10动物档案及谱系网络图
三、创新应用
1 业务+数智化融合研究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全生命周期监管
围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个体的生、老、疫、病、死全生命周期过程,通过研究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标准化监管方法,形成了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统一管理体系,并从物种个体编码、监控监管指标体系、规范化监管手段等方面进行管理流程优化再造,同时将信息公开、监测监管等要求贯穿、固化到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体系到中,开展创新性的业务+数智化融合研究,从而提升陆生野生动物经营调查、监测和评估能力,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管打下了坚实和富有成效的基础。
2 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深圳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可追溯管理
以陆生野生动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运用业务和信息融合思维,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监管机制、数据更新管理机制、技术保障手段和科学的谱系管理方法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和业务事项办理工作规程。通过创新编码规则,赋予每一个动物及其子代个体一个唯一代码,构建起科学的亲本关联谱系网络并进行集成展示,有效反映了动物家族世代之间的亲缘关系,加强了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个体及其谱系关系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3 业务需求驱动下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全链条构建
形成了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规划,并按照业务需要开展了分期建设,系统多端兼容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按照野生动物保护要求、结合业务部门工作实际,建立了不同业务场景下信息上报及更新的业务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业务数据链条及数据更新机制,并通过试点应用建立了资源档案数据库,对部分重点单位的存量动物数据进行了规范处理,将数据分散、更新不及时的人工繁育动物物种谱系和繁育档案进行建库并形成详尽的个体档案。
四、推广价值
1 创新实践:以深圳经验打造可复制的陆生野生动物监控监管体系
通过细化梳理、分析业务板块各事项之间的业务数据链条传导关系,建立起了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总体业务逻辑和数据底座,为下一步实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统一管理体系研究打下基础,根据形成的野生动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档案管理体系,下一步可开放用户使用范围,针对采集发现的野外陆生野生动物数据进行实时上报,以辅助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2 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档案监管体系建设
2020至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7万余起,如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防止野生动物贸易的“洗钱”行为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突破,可推动野生动物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个体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以深圳市为例,林业部门每年审批并发放涉及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政许可决定书近百份,通过对野生动物经营过程中商家收购、售卖进行档案管理,真实记录买卖的数量、来源、去向,可实现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全过程留痕管理,从而降低非法交易的风险,为行政执法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3 智能化手段构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综合数据底座
当前收集汇总的野生动物数据多数是纸媒、EXCEL数据,无法实时动态更新,缺乏整体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无法有效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数据的数据链条关系,如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其存量活体动物近200种、约2万只,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利用难等问题,通过构建陆生野生动物个体普查数据上报、繁育档案管理、谱系网络构建、行业主体监管等全流程监管方式,将数据分散、更新不及时的人工繁育动物物种谱系和繁育档案进行建库,并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出生、养殖过程、生存状况、出售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记录,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满足监测监管,管护巡护、信息公开等管理要求。
— 推荐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