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围案例展示★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雄安站数字化改造及雄安新区王家庄村数字乡村建设
张弘 牛珍珍 杜静轩 梁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雄安新区容城县贾光乡人民政府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建设背景
1.政策背景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河北省层面,《关于公布河北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明确容城县作为数字乡村试点,要将数字乡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优势方向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模式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2.项目背景
2023年,容城县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王家庄村共同建设了乡村振兴工作站雄安(容城)站,是发挥高校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打造的平台,主要针对当地发展困境提供智力支持,辅助以相关资源对接。2024年,为落实国家、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地方政府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信,聚焦康养守护、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以工作站2.0建设为核心,引领王家庄村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美好乡村未来生活样板间。
二、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以雄安工作站2.0建设为引领,坚持“巧筑村、兴产业、注康养、精治理”的营村路径,运用高校、地方、企业的资源联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将数字资源下沉至乡村,补齐民生短板,拉动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总体架构

图1 整体架构
如图1所示,本项目通过摄像头、物联网、AI设备等多源数据接入形成数据基础,搭建了数字乡村底座,统一管理用户账号、业务数据和应用数据。通过与智慧家庭、三农大数据平台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平台的融通,搭建雄安工作站2.0、王家庄村精细化治理、乡村振兴直播间三大应用场景,在移动端、大屏端和TV端三大介质为村民、村委和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撑服务。
3.典型应用场景
3.1 王家庄村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1)数字驾驶舱
如图2所示,数字驾驶舱是展现村容村貌、治理成效的第一界面,是村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展示窗口,是乡村治理的“乡村大脑”,主要功能包括美丽乡村、生态乡村、村情村貌直播监控、物联网设备综合展示、乡村基本情况展示、综合布控管理、智慧党建、重点人群和车辆布控、智能云播等。

图2 数字驾驶舱模块
(2)智能云播
基于数字乡村云平台能力,利用摄像头小喇叭和外接音柱,实现“一点录入,多终端播放” 的实时或定时报播功能。其中实时播报支持1对500路的实时喊话功能,定时播报支持音频录制、音频上传和文字转语音等功能,可设置播放时间段及循环次数等。可实现全村实时喊话,功能包括开会通知、寻物启事、党建宣传、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禁止燃烧秸秆等,满足日常村务消息和应用播报通知需求,成为乡村治理的好工具、好帮手。
(3)康养守护
如图3所示,本项目针对王家庄村失能、独居的重点看护老人群体,免费发放了200余台智能血压计、康养遥控器等设备,通过数字化方式定期提醒老人坚持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的监测,监测数据在云端记录并进行智能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老人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数据异常时村委、村医和子女端也能够收到提醒,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如图4所示,通过数字乡村平台,联动了政府、村医、家庭和个人四端,不仅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属的照护压力,为独居、失能老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居家康养环境。

图3 智能血压计

图4 康养守护模块
(4)视频监控
基于中国电信摄像头端侧AI能力,实现人脸布控、车辆布控和区域入侵等AI监控功能。人脸布控是针对人脸识别和布控场景为主的AI能力,能够实现黑白名单比对,触发告警信息,提升布防能力;车辆布控能够针对监控范围内的车辆属性(车辆型号、车辆颜色、车辆特征)以及车牌号码进行识别,并且输出结构化的信息进行报警通知;区域入侵功能支持用户设置重点区域进行检测,如河道防溺水,当有人进入该区域时,设备侧进行报警驱离,并在智慧大屏端和手机app端通知村委和村民。
(5)网格管理
网格管理功能通过户口管理、人员管理、事件处理模块实现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楼栋、房屋、人口信息、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实现对辖区范围内全面的人员信息与事件上报管理。村民完成事件上报后,网格员可随时查阅处理,实现线上与线下的闭环管理。
3.2 雄安工作站2.0
如图5所示,本项目在雄安工作站搭建了面向乡村未来生活的数字家庭样板间,旨在将现代科技的便利与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为乡村居民打造一个充满智慧与舒适的居住环境,以点带面推动乡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建设。

图5 雄安工作站2.0
(1)燃气、烟雾感应
燃烟雾感应器是乡村家庭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持续监测室内空气,能够迅速检测到燃气泄漏、烟雾或火灾的初期迹象。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立即触发报警,并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向王家庄村委和用户的手机发送紧急通知,确保及时应对,最大程度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2)跌倒检测感应
针对乡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雄安工作站部署了跌倒检测感应系统,利用先进的运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在有人不慎跌倒时自动检测并发送警报至村委数字乡村平台。接到警报后,家人或紧急服务人员可以迅速响应,从而确保跌倒者得到及时的救助。
(3)守护一键通
守护一键通系统面向乡村居家老人,提供全空间覆盖,多平台联动、服务闭环的智能报警器。支持老人通过“拍两下”、“吼一声”的方式,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求救,提供拨打紧急联系人、告警消息联动村委、自动拨打7*24小时值守客服或代呼/110/120三重守护保障,形成自闭环的应急呼救服务。
3.3 乡村振兴直播间
如图6所示,本项目为王家庄村搭建了乡村振兴直播间,利用数字化手段,不定期邀请三农主播、网络达人开展多元化电商直播,结合清华大学文创设计,将乡村特色产品直接推广给消费者,提升王家庄村乡村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拓宽销售市场,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切切实实为村民增加收入。

图6 乡村振兴直播间
三、创新亮点
适老发展,康养守护。本项目注重银发康养守护,重点关注乡村独居及失能老人,在重点人群家中加装守护一键通,向其免费发放血压仪、智能康养遥控器等康养设备,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提醒老人每日进行健康监测,监测数据实时同步给子女、村委及村医端。实现了以现代化能力推进适老化发展,坚持“设施跟着老人走”的理念,为乡村老人营造安全、便利、舒适的人居环境。
数字赋能,产业兴盛。本项目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搭建了乡村振兴直播间,对本地的芦苇画、花卉、黑陶、七彩番有机稻米等特色产品进行直播推介,以线上渠道助力容城优质产品“走出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学习电商直播,增加群众收入。
数据融合,乡村治理。本项目针对基层治理工作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村务通知形式单一、乡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等问题,建设了王家庄村数字乡村云平台,融合基层治理多维度数据,形成智慧党建、村务政务、网格管理、康养守护、重点人群管理等重点应用,促进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精细化,治理理念的人本化,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高效的创新路径。
以点带面,样板家园。本项目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雄安站为承载示范点,配套部署了燃气感应、烟雾感应、智能音箱、跌倒检测、AI视频监控等设备,打造面向未来乡村生活的“美好家”体验场景空间,以数字化能力推进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四、推广价值
1.社会效益
本项目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了王家庄村治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优化了综合管理效益,使得政务服务的线上化办理成为可能。村委能够实时查看村中重点管控地区的情况,迅速传达有效指令,掌握重点人群康养信息,进一步提供管理和决策科学性。村民可以通过公众号实时了解村务信息,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提升了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经济效益
本项目通过搭建王家庄村乡村振兴直播间,开创创新助农模式,有效促进本地农产品及其他加工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速度,帮助直播产品走出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同时,直播助农模式的建立帮助村民掌握了直播技术、网络营销等新兴技能,培养了具备数字营销技术的新型职业村民。
3.推广价值
本次项目创新性的联合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并在清华大学雄安工作站打造了面向未来数字乡村美好生活的样板间,形成了政府搭台,高校规划,企业执行的三方合作机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资源和创新方法来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这样的样板间可以成为学生实践、企业学习、村民教育、村委培训的标杆样板,在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复制推广,用数字技术助推乡村振兴。
— 推荐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