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年度必读 重磅发行 !2024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大全套(8套赠1)全新发售!
★申报案例展示★
易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
李晓亮 王博谦 赵 岩
易县应急管理局
一、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不断深入,突发事件进入事态多样多发、影响更大更广、处置更难更复杂的阶段。而现有的危机与灾害管理面临着:预案及培训演练系统难以满足实战;监测预警系统覆盖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综合态势评估;缺乏跨部门的联动指挥;缺乏灾害的总结恢复等一系列难题。
应急指挥是应急管理ICT的生命线,需具备横向拉通各协同部门,同时具备接报、出警、调度、会商、预案等多功能一体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实现灾情信息全面汇聚、专题分析研判、信息上传下达、协同会商、指挥调度和智能决策等,全面保障应急救援指挥作战。
二、建设内容
易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聚焦应急救援业务,构建“全域覆盖,全网融合,通信可达,指挥可视”应急指挥解决方案,突显“快、清、准”,从底层终端设备到数据中心云平台,再到应急业务应用,实现端到端全场景整体方案设计。

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代表县政府统一响应支援;发生重大灾害时,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作为指挥部,协助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保证政令畅通、指挥有效。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向上与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向下与各乡镇实现互联互通。横向一方面与县委、县政府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关键时刻协同民兵等预备役投入救援。另一方面与公安、卫健等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覆盖的场景为: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以及灾害一线,配备完善的应急指挥,融合通信,视频会议,视频联网等子系统;一,实现指挥中心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作战,建设多级联动的一体化应急指挥;二,实现现场指挥部、灾害一线在公网中断、电力中断、道路中断场景通信保障,快速部署,指挥一体化协同。

融合协作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视讯专网与WeLink云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云上云下协同,通过系统提供的统一控制入口VDCClient可进行会议的统一召集和会控,统一云上云下协同会议体验,助力客户达到云上云下统一互联、高效协同的目标,应对业务挑战。

1、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基于实时监测监控数据和云平台研判数据,借助分灾种和多灾种综合风险识别模型,开展灾害风险源研判、态势监测,提升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自然灾害综合、重大安全生产风险、防火重点单位火灾、重大基础设施、互联网舆情和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以及重大安全生产风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自然灾害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等能力。
2、加强灾害预警和灾情信息发布能力
通过完善与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常态信息和应急信息发布管理机制,构建多手段、多渠道、多受众的信息发布功能,发布内容涵盖面向公众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面向管理职能单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预警信息,以及灾情通报信息、事故调查报告、预警响应通知等;通过媒体传播科普宣传教育、心理安抚和应急防灾避险知识等资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热点和问题,正面宣传引导应急管理部门形象,提升应急管理部门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及时性和权威性。
3、提升应急指挥救援水平
巩固现有应急资源管理,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日常培训演练,提高实战技能,鼓励一专多能、平战结合、服务社会,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各级各类应急专家库,建立专家技术咨询制度,为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提供智力保障。打破以往应急指挥各自为政、缺乏协同联动、龙多不治水的弊端,理顺应急体制机制,实现灾害救援应急指挥一体化。应急指挥一体化既包括应急管理部系统内各类队伍、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管理调度,也包括与其他部门、其他机构的统一协调联动,保证政令畅通、指挥有效,最终实现科学、有效的应急指挥调度。
4、提升应急救援辅助科学决策能力
建立应急资源数据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日常监测监控数据、各类社会化数据,加强救援装备、物资、专家和队伍等应急基础数据的日常动态管理。建立态势感知、综合研判和辅助分析,充分应用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模型和情景推演,加强大数据关联分析及结果运用,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决策、应急救援处理等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利用数据分析能力,为决策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5、提高应急资源溯源追踪能力
实现应急物资、救援装备、中央救灾款物全流程跟踪,对物资装备进行入库管理、发放管理、调配管理,对救灾款的发放、后续使用进行监督,提升装备物资状态、救灾款物的实时状态掌控能力,提高物资、装备、款物的调配效率。
6、增强科学训练演练能力
汇聚应急管理局,业务科室的业务培训和训练需求、特别重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灾害预警态势、社会联动等信息资源,依托三维立体建模手段,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技术,面向局领导、业务科室、应急救援队伍、联动单位、社会单位等用户对象,提升应急管理局在综合救援、指挥调度、业务操作等方面各项能力。
7、提高社会救援力量统一管理能力
加强引导、强化服务,积极支持和规范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发展,实现统一管理,组织竞赛和评估,建立与专业队伍共训共练和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人员队伍在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和救援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8、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能力
创新应急管理制度和方法,强化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加强日常监测监管,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推进应急管理由应急处置为重点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着眼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能力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
9、提高跨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能力
综合运用音视频手段和全维信息显示开展视频会商、指挥协同、行动监控,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指挥控制能力。加强信息交换共享,向各部门提供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应急管理调度指挥、辅助决策参考、应急评估等信息交换共享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可见、可信、可访问和可理解,提高各类应急资源信息的综合协调、科学调配和有效利用水平。
10、增强政务管理能力
横向覆盖应急管理局各个业务科室,纵向贯通市、县、乡镇。通过协同办公、决议督办的建设,打通单位内部及各级单位间的信息孤岛,从而实现信息流转的上传下达和日常无纸化办公;通过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党建管理、纪检监察等专项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将局机关、业务科室和乡镇的政务办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三、创新应用
1、快
知情快:60分钟灾情可视(100KM以内),采用普通无人机+彩虹无人机+卫星遥感多种方式获得灾害现场视频/数据采集,实现灾情第一时间获取,全天候响应;响应快:智能值班值守,全面提升应急事件的响应效率;同时采用多类型移动通信车实现动/静中通,前后方指挥中心一体化协同;救灾快:现场设备分钟级启用,多网无缝漫游、指挥业务连续协同;Mini Rapid一键开机,5分钟启用。
2.、清
会商清:独家端到端4K,超高清音视频业务体验,低延时、高带宽,2M网络实现4K视频流传输;云上云下协同会商,跨网络跨部门多体系联合作战;呈现清:多屏融合,一键上墙,分钟级现场可视,让应急指挥运筹帷;全景清:灾害一线全员全向音视频,远距离覆盖(10~30Km),增强现场救灾能力。
3、准
传达准:基于电子白板的协同会商标绘,命令传达更直接;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接入,随时掌握应急态势;指挥准:构建应急指挥一张图,态势感知,研判周边风险隐患;决策准:数字预案匹配应急事件,并基于实践和推演不断优化;实时态势感知,辅助决策,专题研判。
四、推广价值
按照国家应急管理规划建设规划确定的任务,以及总体预案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立足县情,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要求,以业务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以管理为保障,依靠资源整合和应用创新,结合实际,通过升级、整合、补充、完善,分期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应急总值班室、应急通信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公共服务门户、移动通信系统、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大型移动应急平台,以及应急平台相关制度措施等建设,实现与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建成统一、完整、高效、实用的综合性应急平台,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手段,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 推荐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