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年度必读 重磅发行 !2024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大全套(8套赠1)全新发售!
★申报案例展示★
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
许景阳 许文清 李海宏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建设背景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6月10日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保定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2021年版)》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完善和实施,为保定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可靠的法规依据。系列重大利好的释放,将为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驱动力。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成效,完善平台体系、丰富数字资源、提升便捷程度、优化公共文化产品。针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需求,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启动并完成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深入挖掘保定优秀公共文化资源,扩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效率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将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核心,持续完善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功能,提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质量和数量,促进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提升,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2022年5月,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入选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2年河北省智慧文旅创新案例。2022年9月,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荣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文旅专题赛三等奖。
二、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全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定市通过2021年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搭建包括公共文化资源库、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中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一库、一中台、一平台”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新形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推动保定公共文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进一步履行“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结合新技术、新媒体,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与体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带动保定市公共文化场馆乃至整个文化公益领域运营模式的发展与推广。
1、公共文化资源库
1.1、通过梳理公共文化资源数据类目、建立数据规格及标准,结合公共文化云建设规划,设计出数据存储物理介质及所需空间,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使用需求,同时根据公共文化资源数据编目规范、数据采集规范、入库标准,将已有数据做入库处理。最终建立以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及索引功能为核心的云存储系统,形成保定市公共文化云的数据支撑。通过项目建设,实时采集本市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信息、演出活动、非遗文创、电子书籍等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数据。截至目前,通过数据采集汇聚超700G保定市公共文化数据资源,拓展保定市公共数字文化数据来源,通过平台前端的“看直播、享活动、订场馆、学才艺、读好书、赶大集”等六大板块,进行集中全面展示,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2、公共文化资源库数据资源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数据资源统计图
2、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中台
建设以数据资源采集、管理、分析功能为核心的管理端,如图2所示。

图2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中台
2.1、数据资源采集:实时采集保定市内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信息、活动开展、内部业务、用户评价等各类数据资源,拓展数据来源,提高数据存量,提升数据采集效率,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2.2、数据资源管理:建立云数据中心,安全规范存储、管理各类数据资源。
2.3、数据资源分析: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当前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状况,提升风险防控治理和舆情引导能力。同时,形成用户习惯采录分析,科学预测群众需求,定向推送文化信息资源,及时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关稿服务供给的准确性。
3、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建设以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六大功能为核心的服务端。
3.1、看直播: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门类为主,推送竞赛性、展演性、惠民性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专题讲座、艺术普及分享、展览带看、馆藏讲解展示、非遗讲解展示等内容,推出艺术普及相关直录播,并在各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播出。如图3所示。

图3看直播
3.2、享活动:汇聚区域性、地方性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活动,区域性品牌活动主要联合京津冀等多地开展,地方性品牌活动推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全省开展区域性、地方性活动,并在各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发布。如图4所示。

图4享活动
3.3、学才艺:推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八大基础门类课程,提供在线培训、课程点播、在线直播、作品上传、互动交流等服务。建立以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化志愿者、艺术专业人才组成的以普及、提升群众艺术素养为目的的地方师资库。如图5所示。

图5学才艺
3.4、订场馆:采集、发布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等文化和旅游相关机构、场馆信息,开通地图定位功能,用户可查询场馆信息、预订场馆、预约服务、购买门票等,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服务功能,倡导推出 AR、VR在线看馆、看展览服务。全省采集场馆及其活动信息,并在各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发布。如图6所示。

图6订场馆
3.5、读好书:围绕艺术、文旅等主题建设线上图书数字资源库,上线示范数据,同步各级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做到文化艺术惠民普世,提高群众文化内涵。如图7所示。

图7读好书
3.6、赶大集:重点推介文创产品,促进艺术普及文创消费,开展赶大集专区建设与运营,举办区域性及地方性文采会活动。如图8所示。

图8赶大集
三、创新应用
1、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建立规范、科学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池,构建数据分析展示模型,形成覆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并实现地市级公共文化云平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省文化云平台对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联互通,将保定市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展现给更多的百姓群众,并实现本地特色数字文化资源上传到国家公级平台及河北省级平台,使之适应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对线上公共文化资源与线下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的融合互补,持续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提高保定市公共文化管理效能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2、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将包括线下展览线上化和线上虚拟展览两部分。第一,将线下活动进行数据采集与留存,记录宝贵保定文化活动历史,同时同步生产线上展览,打破空间限制在各级平台实现活动的同步推广。第二,根据策划主题进行完全线上展览,运用图文音视频VR等数据资源,策划展示线上虚拟展览。如图9所示。

图9线上展览
3、云游保定
将保定现有的文旅数字内容进行整合,利用AR/VR/MR等技术,对城市资源要素进行生态化、系统化、数字化的孪生再现,以三维、全景、图文音视频集成形态将实体景区与数字文创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前端展示及自主引擎的内容组合,打造保定数字文旅长卷,实现线上的裸眼VR观摩,做到一步一景一景一讲解,同时聚合历届文旅大会的优质数字内容,借助省级平台和国家平台的力量,实现全国在线云游保定,进一步宣传推广保定的文旅资源。如图10所示。

图10云游保定
4、三维文物解析
将汇集的保定文物数字资源进行进一步分类、呈现,通过三维的形式进行文物细节与历史故事解析,将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到群众面前,让尘封的历史文物借助科技的力量重现光芒。如图11所示。

图11三维文物解析
四、推广价值
1、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提升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项目是“十四五”期间“五个保定”、“七个一体化”、“十个开新局”等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保定文化产业聚集效应的落地项目。建立规范、科学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池,形成覆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大数据展示平台,逐步实现对线上公共文化资源与线下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的融合互补,持续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强基、兴业、善政、惠民”四大目标的数字保定建设指导下,打造集线上持续开展便民惠民利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线下筹划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与全网融合、运营推广的三位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保定模式”,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效管理、展示传播及信息共享。为提高保定市公共文化管理效能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努力建设一个老百姓爱用的公共文化云平台,致力于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高品质数字生活之城。
2、夯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架构,发展数字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
持续完善并提升保定市公共文化云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及服务开放互联为原则,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对接数字保定智慧城市体系,对接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等市级网络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的“一网统管”。不断完善智慧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能力,逐步建成涵盖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市级“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在数字化内容服务方面,加大数字化场景应用,关注各年龄层用户群体需求,实现民生普惠性服务。成为保定市激活文化基因、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底座,传承发扬保定优秀文化,助力保定市全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的新时代文化旅游新标杆。
— 推荐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