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年度必读 重磅发行 !2024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大全套(8套赠1)全新发售!
★申报案例展示★
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性改革-数字乡村项目
刘志辉 谢文煜 刘松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一.建设背景
1.背景和意义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乡村是国家最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系着大局稳定。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启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数字农业提升乡村时空监测与应用项目--AI遥感识别系统,运用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地测绘、现场巡查等方式,建设天地一体数据服务体系、遥感智能监测服务,对作物种植分布、耕地保护等方面实行天地一体立体常态化监测和信息服务。
2.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 ,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北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由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个街道组成,合作区农村人口约7.62万人,占比98.58%,分布在34个行政村、5个社区和187个自然村区。目前存在的问题: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2、现阶段数字乡村相关数据不足,村务公开少或者公开渠道单一,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意识薄弱,对村务表决等参与度不高,对于乡村如何治理促进乡村发展,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需求和诉求无从申诉;村干部与村民互动渠道和手段单一,“两委”日常工作量大且琐碎。
在村(社区)基层治理中,村两委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以及工作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为本”,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再尽善尽美,也需要人去落实、去实施。“以人为本”既要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也要引导发挥其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应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引导村民参与基层民主治理,提升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智能化、信息化”已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治理模式,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基层治理体制,以“支部+党员+村民”多主体共治、“党员+网格+服务”融入式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多方式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二、建设内容
1总体架构
本项目采用智慧城市设计架构,结合本项目的项目需求,基于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搭建一个弹性、灵活、快速响应、安全稳定、资源高度集中与统一的平台,保证应用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易运营、易管理性和安全性。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数字乡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库、三屏、一入口、三体系、N应用”,其中项目整体架构图如下所示:

1.1基础设施层
依托智慧深汕政务云(一期)项目为深汕数字乡村项目提供基础云计算环境,主要在网络、主机、存储、系统安全等硬件环境基础上,结合云计算技术,基于虚拟化软件,实现计算、存储等资源的虚拟化和池化,达到计算资源快速分配,动态伸缩等功能满足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在本项目中新建内容包括前端物联感知设备、视频摄像头以及会议一体机等设备。
1.2平台资源层
对接智慧深汕大数据平台(一期)项目,整合数字乡村基础数据资源,实现数字乡村相关数据汇聚、治理和服务,构建满足数字乡村行业应用所需的乡村资产、乡村管理、乡村服务、人居环境、科技助农、产业发展等主题数据库,以数据服务方式支撑数字乡村各类业务应用场景。充分复用智慧深汕已建基础平台能力,支撑业务应用的快速开展,避免重复投资。
1.3智慧应用层
智慧应用层是数字乡村项目的主要应用集合,围绕乡村数字化治理和数字乡村产业服务两大主体进行功能设计。乡村数字化治理包含乡村基层治理系统、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深汕“一户一宅”农房建管系统、会议系统、乡村AI遥感识别和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六项应用。数字乡村产业服务包含农业专家助农系统、休闲农业服务系统、认养农业服务系统、农品安心溯源系统等应用。
1.4互动展示层
互动展示层是深汕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最全面最广泛的展示窗口,重点打造一套智慧深汕的超级入口。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提供日常政务工作的统一门户,实现单点登录,便捷使用全区开发的各类Web端智慧应用;开发 i深汕小程序,高效推广各系统在移动终端上面向居民-游客-企业的应用成效;依托粤政易App上的工作台加载信息化需求交流平台,强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移动政务办公能力。同时基于数字乡村数据库和各智慧应用,在不同的展示媒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局办电脑端中屏、手机端小屏上分类进行成果展示。
1.5保障体系
项目的保障体系围绕安全运维保障、运营保障、统一认证体系开展建设构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简化深汕超级入口下应用间切换流程,基于深汕政务云安全基础防护能力,满足等保二级的基线防护要求,围绕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进行全面加强与建设,通过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数据运营,全力以赴打造深汕数字乡村项目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标杆。
2系统和平台
2.1一库:数字乡村主题数据库
建设数字乡村基础数据资源,实现数字乡村相关数据汇聚、治理和服务,构建满足数字乡村行业应用所需的乡村资产、乡村管理、乡村服务、人居环境、科技助农、产业发展等主题数据库,推动数字乡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
2.2三屏:数据应用开发
汇聚乡村基础数据、农业产业数据、市场经济及遥感影像等数据,在数据融合基础上,梳理各类数据指标,建立全方位指标监测管理体系,对乡村运行和重要领域“全天候”、“全方位”、“全向量”实时动态感知、可视化治理,包括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乡村专题、数字乡村应用-业务数据分析、数字乡村数据应用-移动驾驶舱。
2.3一入口:数字乡村超级入口
建设深汕数字乡村超级入口,包括 i深汕小程序、粤政易工作台、深汕统一门户,作为统一的对外宣传渠道、对内服务及管理窗口。

i深汕小程序

深汕统一门户
2.4三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营保障体系、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1)安全保障体系
基于政务云安全服务目录,打造云上基础防护能力,满足等保二级的基线防护要求,强化平台的纵深防御能力。基于数据审计、数据加密、数据脱敏三个核心,进行数据安全的全面加强和建设,形成深汕数字乡村安全保障体系。
2)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同时搭建深汕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解决各部门信息化系统重复注册验证等问题,满足便捷办公的需求,提高办公效率。
3)运营保障体系
构建深汕数字乡村项目运营保障体系,打造运营分析平台和建设运营分析平台,通过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数据运营,查看相关数据报表分析运营数据,驱业务决策,让“深汕品牌”走进粤港澳促进深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新地标。
4)N应用:数字治理和产业服务
数字治理
涵盖乡村基层治理系统、会议系统、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一户一宅管理系统、乡村AI遥感识别和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等业务应用。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深汕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

乡村基层治理系统(深汕村治)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

乡村AI遥感系统

农村污水监测系统

海水稻田监测系统
产业服务
涵盖农业专家助农系统、休闲农业服务系统、认养农业服务系统、农品安心溯源系统等大业务应用。通过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够改变深汕农村的传统面貌,还能有力带动深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安心农品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休闲农业系统

认养农业服务系统

百安导览系统
三、创新应用
深汕数字乡村项目将依托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通过汇聚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和深汕大数据平台人口、法人等基础库数据,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乡村资产、乡村管理、乡村服务、人居环境、科技助农、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主题数据库,以数据服务方式支撑数字乡村各类业务应用场景。本项目数据架构设计遵循数据服务基本架构,基础数据来源于区大数据平台人、房、法等数据资源库,业务数据来源于政府数据和企业数据,除此之外,与本项目应用场景落地相关的周边业务系统(如深汕特别合作区一网统管平台等)据需进行对接,赋能本项目应用落地,打通数据壁垒。
3.1与深汕一网统管平台的关联对接
深汕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事件的闭环全流程业务运转,集中受理,统一分拨,多网合一,多元共治;数字乡村项目与一网统管相关的乡村基层治理、污水监测等版块,作为一网统管的采集入口丰富一网统管的数据来源,将事件推送一网统管平台进行分拨、处置状态实时同步。
3.2与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的关联对接
数字乡村项目与深汕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对接,调用深汕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二维、三维等地图能力和数据能力,开展基于GIS的业务应用和数据可视化。
3.3与深汕大数据平台的关联对接
数字乡村主题数据库是深汕大数据平台主题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乡村建设的 6大主题库(乡村资产主题库、乡村关联主题库、乡村服务主题库、人居环境主题库、科技助农主题库、产业发展主题库)、乡村数字治理、产业服务产生的数据、业务信息、模型信息、AI算法等同步到深汕大数据平台,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数据协同发展。
3.4与深汕物联网平台关联对接
数字乡村项目与深汕物联网平台对接,将物联感知设备状态及数据实时推送给区物联网平台
3.5与深汕视频共享平台关联对接
数字乡村项目与深汕视频共享平台对接,将项目中建设的视频资源统一接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视频共享平台,实现视频资源统一管理与共享。
3.6与广东省电子签章系统关联对接
数字乡村项目与广东省电子签章系统对接,调用电子签章服务能力。
3.7与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
数字乡村项目中 i深汕小程序与广东省粤信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实现用户同步、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
四、推广价值
深汕特别合作区数字乡村项目落地的持续推广应用,一是使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治理由传统管理方式逐步转变为数字化治理模式;二是数字化手段可以促进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产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老百姓创收增收;三是申报智慧城市优秀应用案例可有效宣传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做法,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和产业服务全面升级。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性改革-数字乡村项目成果获得了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和广东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2023)突出贡献奖。

具体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数字乡村项目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
4.1可视化综合呈现窗口—三屏
(一)大屏:以立体、三维、动态的可视化效果,通过“乡村总览、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乡村多彩文化、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生态环境”六大主题,直观呈现数字乡村总体运行态势及基本情况,综合展现了800多个涉农数据指标和40多个点位类型,为区领导及各局办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中屏:通过“农牧渔业、乡村建设、富民兴村”三大主题模块对重点指标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及数据管理,汇聚了村基层治理、农房建管、农田监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共158项局办重点监测及关注的业务指标,各业务部门可精准定位对管辖业务进行监测。
(三)小屏:是领导的移动驾驶舱,汇聚了675项重点指标数据,并与粤政易打通,即使出差在外,实现一机在手,办公无忧。
4.2统一门户
i深汕特别合作区小程序:面向企业、游客、人民群众三个不同的用户角色,集合便民服务、企业服务、游客服务、公共服务,构建线上化的生产生活场景,通多小程序移动端提供一站式业务聚合服务,各角色人员可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快速定位业务场景,找到针对性的业务入口。上线至今,累计用户数10931人;对接深系列应用6个,粤系列应用10个;数字乡村特色服务6个;对接区应用6个。
深汕统一门户:统一门户作为PC端统一入口:是为区领导及各局办打造PC端工作台,提供政务系统的统一管理,形成办文、办事的统一入口,整合待办事项、新闻动态、我的日程等常用栏目。目前已开通用户共640余人,区系统单点登录接入门户共24个、各局办常用系统链接接入门户共104个。
4.3乡村治理应用
乡村基层治理系统:是为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区组织人事局、各镇农办、各村村委以及4镇39村/社区村民打造的村域基层治理小程序,主要包含基层党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民主村务、诉求反映、我要申报、微应急、随手拍等功能。系统自22年7月份上线以来,在4镇39个村推广使用,村民建册人数为64542人,其中激活村民人数为2236人,共发布数据903条。
“一户一宅”农房建管系统:是面向区住建水务局、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各镇政府及四镇村民打造农房建管系统,现已在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个镇进行全面推广,已有审批数据5066条,审批通过2128户,发放告知书1353条。
乡村农田监管系统:面向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充分运用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地测绘、现场核查等方式,打造了一套深汕乡村AI农田监管系统和一套粮食补贴申报审核系统。目前系统汇聚了12期卫星影像、4期无人机影像、4期耕地动态调查数据、1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4期种植计划和进度调查数据、3期作物长势数据、6期粮食补贴统计数据,实现了农田监管数据的总览,方便区领导快速了解耕地在哪里,种了什么,长得怎么样以及粮食补贴的发放情况,为区农渔局更好的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粮食补贴申报审核系统,提供线上申报和审核的能力,减少了纸质材料的传送、结果统计等繁琐流程,为农户种植补贴的申报和各级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的审核提供便利。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是面向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发改财政局、四镇农办、会计服务中心和村委工作人员打造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信息的完整采集、管理、审批、监督,一是解决资产资源登记不详实、管理混乱的问题,实时掌握集体资产存量、归属、变动及使用情况;二是对村集体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使财务业务更加全面、连续、系统,使财务管理更加清晰、透明、有迹可循。系统自2022年10月上线,现已运行满一年;现有用户468人,用户遍及四镇39个行政村(社区)及鹅埠镇下属67个自然村,帮助四镇完成2022年度清产核资报账工作,迁移旧系统数据及录入新数据共580多万条,共计录入资产资源数据408条。
4.5产业服务应用
休闲农业系统:是综合旅游和服务需求,面向区农渔局、区公共事业局及全国游客,打造一站式农旅综合“数字馆”,通过系统建立了深汕农旅对外宣传的渠道,打造深汕农旅品牌。平台现累计用户数7362人,景点数38个,乡村数39个,美食商家59个,住宿商家63个,农产品数28个,攻略30个。
百安导览系统:是面向鲘门镇百安村和全国游客,打造的百安村旅游运营推广平台,通过全景VR和手绘地图方式,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精准导航导览服务。从七月试运营至今累计访问数25703人/次。
认养农业系统:是面向农渔局、涉农企业及各村集体经济社,打造的“平台+生态”的数字农业系统,支持合作区内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社等入驻系统,通过小程序为社会大众提供认养、租地种植、体验活动等服务。自1月份上线以来,已入驻天子山园区、朝面山村等商户,同步上架了商户规划的10余项认养产品、商城助农产品和体验活动。
安心溯源管理系统:是面向生产企业打造的以二维码为中心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溯源+营销系统,系统由广东润生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全面接入使用。
农业专家助农系统:是面向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四镇及村民打造的农业咨询系统,村民可通过知识学习模块学习相关农业知识,通过自助问答解决农业种植疑难杂症,并可通过系统预约专家学者进行视频会议,沟通解决种植过程中的生产问题或邀请专家到现场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平台累计专家845人,共发布1359条农技信息,248条科技成果,1208条政策法规,数据共覆盖 101种农产品。
4.6环境监测应用
古树名木监测系统:是为深汕城管局林业科打造的古树名木动态管理系统,通过一树一档的管理和传感设备的安装,实现对深汕合作区62颗古树及后备资源统一建档管理;针对生长状况不太好及保护价值比较高的10颗古树安装了虫情监测、土壤墒情、氮磷钾传感器、树木倾斜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监测设备,对古树的倾斜状态、土壤墒情、土壤肥力、虫情情况、天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已上报实时预警数据11万条;系统支持管养人员巡查打卡、上报问题的管理,已上报处置23条巡查发现的问题;为城管局林业管理部门提供提供对古树24小时不间断监管的能力,可掌握实时情况的分析结果,也为整体情况分析、季节情况分析等提供数据基础。
农村污水监测管理系统:是面向区住建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和深汕水务公司打造的农村污水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全区127个污水处理站选取具备条件的76个站点安装水质监测传感设备,实现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示范村和重点村定期水质监测指标信息化管理,为业务单位对4个镇的农村污水处理站水质实时监测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海水稻田监测系统:是面向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深汕土地管理公司打造的海水稻田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小漠镇东旺村委东滨隆村旁,约60亩区域内布设14个海水稻田监测点,实现对海水稻水位、盐分、土壤墒情、稻田病虫害、水稻生长态势进行实时监测,为深汕土地管理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研究所合作打造的“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深圳标准化示范基地”提供精细化监测、可视化管理技术支撑。
— 推荐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