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怀宁构建“1+1+3+X”城市治理
潘晓明 于国俊
怀宁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安徽城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建设背景
为了加快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群众服务能力,近年来,国家和安徽省安庆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安徽省出台“数字安徽”规划,怀宁县紧抓智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智慧城市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手段,围绕挺进安徽省二十强、建设“两区两中心”的发展定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提供新引擎,不断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怀宁县智慧城市建设,是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政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创新驱动、智慧城市的战略行动;是在“数字安徽”的蓝图下,紧抓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历史机遇,加速推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设现代化美好怀宁的重要引擎;是充分发挥怀宁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怀宁县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具体方式;是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内容
1. 战略规划
怀宁县智慧城市建设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务服务优质高效、公共服务普惠便捷、社会治理精细协同、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动能强劲、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为主要目标,全力打造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码通用”,强化一个数字化平台、一个数字化底座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城市经济、生活、治理一体化格局,为怀宁县“两区两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三年新突破”总体规划,秉持“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管得好”的理念,聚焦怀宁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引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新技术,构建城市智慧发展规则、公式、算法、模型、知识、案例、数据、工具等要素矩阵,形成面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能力,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怀宁县挺进二十强、实现新跨越,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长三角知名的新材料及加工、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皖西南交通中心,安庆城市副中心提供新动能,建成全国领先、全省一流、县级标杆的智慧城市。
2. 建设内容及成果
智慧城市构建“1+1+3+X”的城市大脑体系构架。即1个一体化数字平台、1个数据资源中心、3大领域(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X”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已建成数字驾驶舱、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文明菜市、科技治超等多个应用场景。
(1)一个一体化数字平台
一体化数字资源平台中枢底座,是在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基础上,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应用,整合统筹县级数字资产,形成一体化的支撑服务能力。一体化数字平台集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安全可控的原则,建设“一套身份认证体系、一张视频共享网、一张物联感知网、一个AI大脑和一个区块链平台”(见图1),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平台具备统一身份认证能力、视频共享能力、AI开放能力、统一物联网能力和区块链能力。

(2)一个数据资源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集成相对离散的数字资源,围绕应用全生命周期实现资源要素关联、过程监测、闭环管理;通过数字赋能,实现项目管理更精细、资源管理更集约、供需对接更敏捷、绩效评估更精准,助推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数据资源中心对全县数据资源进行普查、编目、归集,形成了全县数据资源的智能化“总账本”(见图2)。借助建设的“总账本”,各部门可一站式浏览全县数据资源,加强了政务数据治理,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共享交换和合理开放利用。平台具备数据归集、数据编目、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安全和数据可视化等能力。
数据资源中心汇聚分布在全县各区域的1.8万路摄像头和上千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森林火警、交通卡口、繁华区域地段等重要道路、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借助数字资源中心建设,怀宁县全面开展数据归集攻坚行动,归集了农业、公交、供水、燃气、城管、旅游、医卫等33个部门数据信息,共编制数据目录328条,归集数据9.86亿余条,为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未来,水电气暖、道路桥梁、河湖水系等更多的感知数据将会在智慧城市汇聚。大美怀宁将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更加全面地认知自己。

(3)三大领域(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
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怀宁县智慧城市在数字政务领域围绕推进党政机关高效协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经济治理信息化协同,打造县小型水库安全监测体系,提升学校智能化应用能力,推行一体化监管,创新数字化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以及大力开展治超非现场执法开展项目建设。
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怀宁县智慧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围绕实施数字经济培育工程、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模式、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开展项目建设。
数字社会是优化社会服务供给、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怀宁县智慧城市在数字社会领域围绕提供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打造美好数字生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展项目建设。
(4)“X”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1)智慧城管。怀宁县以“智能管”建设为重点,围绕街面秩序和环境卫生等城市顽疾开展源头治理,实现城市管理“自治问题5分钟,共治问题半小时”解决的目标。
在智慧城管平台,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对城市运行状态实时进行体征检测(见图3),工作人员现场处置区域内问题,两者合力,形成“人机协同”的城市治理新模式。目前,怀宁县城管局在主城区已安装了267路高清智能摄像头,覆盖街面商铺365家。2022年,城市管理立案事件5268起,已结案5266起,结案率99.96%。

2)文明菜市。以“市场之眼视觉算法”模型建设为重点,基于“人巡 + 技巡”方式,实现全天候对市场商户的监管,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降低人员工作量,创建干净明亮的菜市场。
在“文明菜市”系统中,执法人员可以“一屏通看”菜市场路面、各商户街面。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抓取事件(见图4),AI算法分析,将问题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商户,超时不处理则由管理人员现场整改。目前,三个试点菜市场已接入43路监控,覆盖共治商户361家。系统上线以来,智能发现和处置各类菜市场问题2456件,办结2456件,结案率达100%。

3)科技治超。以“源头追溯+失信惩戒”建设为重点,运用物联网、区块链、视觉分析等新技术,实现车脸识别、车企画像、智能研判、源头追溯稽查、数据分析报告等创新应用(见图5),精准打击货运超限超载行为,形成了源头和路面、科技和非现场处理和失信惩戒的治超闭环管理模式。
系统上线以来,实际检测数据逾6000条,事件数据上链6000余条,全县超限率下降40%,怀宁县国省道超限超载率仅为0.06%,远低于全省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的目标。

4)智慧政务。智慧政务以“一件事、一次办”为建设重点,围绕群众非工作时间办事难的问题,通过自助驿站的逐步覆盖,实现政务服务向下延伸。在“7×24 小时政务服务驿站”(见图6),智能工作台可提供发票申领、商事登记、社保、身份证打印等110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助事项办理,让政务服务从“大厅”向“家门口”延伸,解决群众办事地点远、办事来回跑等痛点。

5)数字驾驶舱。数字驾驶舱按照“一屏观怀宁、一网管全城”的理念,以推动县域治理一盘棋为目标,搭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运用海量数据分析手段,完整、深入地呈现怀宁县经济和社会运行状态(见图7),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整个城市的总体运行态势,结合对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项分析,满足怀宁县政府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展示、调度等需求,为城市管理的精准施政提供决策分析,让城市管理者拥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佳工具。
数字驾驶舱同时为城市生活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界面,通过智慧城市开放日等活动,把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呈现给群众(见图8),让群众了解、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享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群众通过界面触摸城市的脉搏,感受城市的温度,享受城市的服务。

三、创新应用
1. 模式创新
采用“五个一”模式统筹推进。
一个小组:成立“数字怀宁”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数据资源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一部规划:邀请知名高校课题组,结合怀宁实际,编制《数字怀宁“十四五”专项规划》(2021—2025),开展集约化建设,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集成。
一个外脑智库:聘请专家团队,发挥专家在规划制定、方案把关、项目评审等方面的作用。
一家公司:国资公司与建设方合资成立了安徽振宁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智慧城市项目运维与运营工作。
一项保障:发行“智慧城市”专项债,落实本级政府财政资金,持续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供给。
2. 管理创新
怀宁县智慧城市注重一体化建设,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率先推动资金支持方式从“审项目分资金”向“谋场景比项目”转变。以前,政务信息系统设计是以业务为中心、以实现功能为目的,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后安排资金,造成“单业务单系统、单部门多系统”的业务分割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服务型政府的需求。今后,围绕场景创新赛道,引导各部门围绕场景申报项目。数据资源部门组织专家从便民利企、高频应用、多跨协同、公共安全等维度对场景进行论证评比,排序靠前的优先安排资金实施。
3. 应用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政务自助驿站率先打造综合性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示范区,破解企业群众非工作时间办事难的问题,方便企业群众家门口“就近办、随时办”;智慧城管项目实现文明菜市监管,通过摄像头智能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出店经营、占位经营等乱象;智慧园区集成视频监控、企业水电能耗、企业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污染源监测、水质监测等内容建设,通过采用系统监控结合人工排查新模式,节约配置人力资源带来的成本,有效规避环境风险,推动了园区数字化转型;公共安全系统前端视频扩容完成404路前端视频监控建设,涵盖133所中小学及医院、公交枢纽等重点场所,致力于防范应对重点人群暴力犯罪,全面提升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部位安全防护能力。
4. 技术创新
怀宁县智慧城市建设重视依靠创新技术赋能数字化战略规划,通过运用5G、云计算、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物联网(IoT)、区块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业务与数据中台等技术,打造了“文明菜市”“信用治超”“检务大数据”“5G智慧城管”等一系列应用,用技术手段为流程重构、业务堵点、用户痛点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技术与业务融合不断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城市大脑的智治运行,无缝集成和安全连接全县数字化能力,形成县域智慧治理的超级大脑。
四、推广价值
1. 经济效益
智慧城市通过一体化管理模式,缩减投资预算,减少分散管控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提升项目服务性价比。对全县多年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全面盘点,将数据资源、组件资源、云资源、应用资源统一管理服务,实现数字资源“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平台调度、一体化生产、一张网管控”,盘活数据资源。以一套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硬件资源管到端、数据资源管到项、应用组件管到接口。通过智能化“总账本”,强化政务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避免项目集分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投入,破解低水平重复建设难题,缩减项目投资。
2. 社会效益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各类资源标准统一、全局掌控、统筹协调、闭环管理。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构筑数字经济服务生态体系。通过统筹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完善数据流通、交易的制度规则,打通各单位和企业数据获取通道,降低了数据利用成本,提升数字资源利用效能,优化数字创新生态,不仅能保障数字经济要素供应和释放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同时为数字经济转型提供土壤,加速数字产业生根萌发,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 管理效益
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为全领域各方面数字化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对县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从整体上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根本上实现全县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是地区智慧城市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极地提升了各方的管理效益。
— 推荐关注 —
《2023智慧城市 · 优秀应用案例集》已正式开启征订,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征订!
售价:198元/套 包邮(上、下两册)
扫描以下二维码限时征订!

咨询电话: 010-68716602
邮箱: zhcsgwh@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