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年度必读 重磅发行 !2024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大全套(8套赠1)全新发售!
★申报案例展示★
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项目
车军栋 彭旭东 罗玉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
赣州蓉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建设背景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推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建设精准高效的数字政府,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国际一流智慧城市,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项目围绕三大核心目标实施:
(1)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现政府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聚焦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2)更新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在城市道路、社区、学校、公园、地下管线等布设多种新型物联监测设施,建设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实现新区大范围实时感知,提升全域智慧感知能力。
(3)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以数字经济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作为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重点,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产城一体化良性发展,为城市建设开发提供数智支撑。
二、建设内容
1、“1411”顶层规划设计
参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522”整体框架布局,按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的要求,打造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1411”顶层规划设计(如图1所示)。即建成一个智能中枢、四大类智慧应用(城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经济、资源环境)、一个数字底座体系、一套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新区功能泛在感知、政务资源共享互通、区域经济动态可视、市民生活便捷安畅,使蓉江新区成为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图1 “1411”顶层规划
2、一套数字基础设施
部署“高速泛在”网络基础设施。提升5G网络和光纤网络在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公园、道路、停车场、景区等区域的覆盖,推动城市网络向高速化和智能化升级,实现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物联网的跨网融合,实现“高速泛在”的一体化网络设施。
布局“智能感知”融合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公园、智慧管网、智慧环保、智慧园区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目前在蓉江新区130平方公里内,已安装了30余类10万多套物联传感设备(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感知体系
构建“云边协同”存算基础设施。依托赣南数据湖,形成150PB的光磁融合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是目前全省存储容量最大且唯一采用光磁一体存储方式、并配备云计算、云安全能力的绿色数据中心。
3、一个数字底座体系
避免重复建设,建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共性应用、统一运维运营”的数字底座体系,将数据、接口、服务等能力以组件的形式开放,形成共性能力平台,包括CIM平台、视频中台、物联中台、可信服务平台、智能运维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
CIM平台:汇聚蓉江新区130平方公里内基础地图、道路、社区、工地、管网等多源数据,为专项应用提供二、三维影像和矢量地图服务以及三维模型,提供应用调用服务和二次开发工具。面向城市、园区、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场景,提供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控、全业务协同的数字孪生空间治理应用(如图3所示),有效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
图3 CIM基础平台数字孪生空间应用
视频中台:接入全区8000余路视频,部署70种AI算法,覆盖工地、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通过集成基础视频应用、智能AI分析、区域布控告警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系统,在场景中实现数据和算法的价值闭环,为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撑,让城市“看得清”、“辨得明”。
物联中台: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接入全区各物联设备,形成统一且数据全面、服务功能强大、应用领域广泛的物联平台。为专项应用提供设备管理、设备接入服务、设备信令控制等服务能力,实现物联数据的全面共享。
可信服务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数据确权和追溯体系,保证数据细粒度的可控可管,搭建数据隐私防护体系,支撑数据隐私前提下的可控数据协作,实现城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规范化统一管控。为城市大脑提供行为审计、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等服务能力。
智能运维平台:面向智慧城市整体,统一对网络系统、应用、设备进行业务、性能、容量、安全等多个维度的监控,提供运维操作系统告警、数据库告警、业务应用告警、日常巡检、工单处置、考核评价等服务能力,有效地提升运维效率,保障业务系统持续稳定的高效运行。
数据中台:根据国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和江西省工作方案要求,按照“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原则,汇聚全区各部门业务数据,建设全区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完成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归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开放授权等建设,为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提供数据分析挖掘、数据算法模型等工具。
业务中台:集中管理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服务能力资源,建立各应用间的服务共享机制,提高服务利用率和节约建设资源,将上层应用系统的共性需求提炼为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接口,对外输出共性服务能力,以提高服务的协同性和互操作性。为城市大脑提供统一用户、统一编码中心、知识中心、标准规范等服务能力。
4、四大类应用
根据赣州蓉江新区管委会以及下属各委办局用户需求,规划建设了城市治理(管网、交通、工地、城管、公安)、社会民生(教育、社区、数字乡村、蓉事通、停车)、产业经济(旅游、园区)、资源环境(园林、环保)四大类领域应用。
城市治理精细协同。建设智慧管网、交通、工地、城管等应用,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形成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协同联动、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的城市治理体系。
守护城市“动脉”安全。智慧管网摸清全区管线数据现状,建立二三维一体化模型,安装10余类3万余套物联监测设备,实现对排水、供水、燃气等管线设施的实时监测、预警、处置,满足管网态势实时感知、异常情况智能预警、应急处置自动分派、科学分析决策建议等业务闭环管理需要,降低城市地下管网爆发系统性安全风险,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
编织城市交通“安全网。智慧交通在全区主次道路安装交通感知设备,建立全要素、多层次的感知体系,全方位监控道路交通状态,集成视频监控、交通违法、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交通指挥五大业务应用,结合前端感知设备实现车辆信息可追溯管理和智能研判分析(如图4所示),减少交通事故,编织城市交通“安全网”。在主干路段建设2条绿波控制带,减少停车次数,提高通行效率。
图4 智慧交通智能研判中心
社会民生便民利民。围绕教育、出行、社区服务等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建设教育、社区、停车、数字乡村、一卡通等应用,为市民提供涵盖民生、教育、医疗、出行等丰富多样的优质服务。
图6 蓉事通(民生服务)
关注群众办事难点。打造“蓉事通”APP,构建便民服务、企业服务、智慧政务、智慧园林、智慧教育等12个应用场景107项社会民生服务事项(如图6所示),市民可通过APP、小程序多渠道访问城市服务。与省“赣服通”平台信息同源、服务共享,让政务服务“一触即达”、“一屏尽享”,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就把事办好的便利。
找准民生工作痛点。“智慧停车”将我区77个停车场,14925个停车位接入平台统一管理,为车主提供统一停车缴费、无感支付、查看停车余位、一键导航地点、预定停车位、查询剩余泊位数量、车场会员办理、优惠券使用等公众服务(如图6所示),有效化解停车难、停车乱等难题。
产业经济高质高效。根据新区发展定位,将园区产业、数字文旅发展作为项目建设重点,对全区经济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监测、预警,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旅游服务新体验。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资源资源,打造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运营四大板块,对全区旅游资源、旅游安全、旅游态势、行业监管实现动态监管;面向公众,提供文旅消费券、文旅商城、乐游蓉江、食在蓉江、畅行蓉江、夜宿蓉江、虚拟游等特色智慧服务,实施旅游数字(多媒体)营销战略,打造蓉江旅游产品品牌、旅游线路品牌、旅游城市品牌矩阵。
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建设园林、环保专项应用,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开展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建设城市生态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打造数字化绿色生态。
赋能绿地管理。打造智慧园林管理、养护、服务一体化体系,构建“资源管控、创园指标、养护监管、涉绿监管、公众服务”的 “五”件事(如图7所示),形成区县、镇街两级贯通,全面提升蓉江新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园林管理数字化,通过园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分析和管理,实现园林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图7 智慧园林驾驶舱
守护一方净土。智慧环保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多层次的环保治理感知体系,在新区部署4套无人机基站、1套水质微站、3套雨水排口站、6套水质浮标站、20套噪音监测设备、13套大气监测设备覆盖主要区域,实现整个新区大气、噪音、水环境的实时监测。软硬件结合,建设1个驾驶舱、2端(WEB端、移动端)4项核心业务(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地表水环境和企业污染物治理),构建“1+2+4”的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治理体系。
5、一个智能中枢
建设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大脑,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增强城市运行的全貌展示、动态监测、智慧分析、决策支撑和联动指挥能力,实现城市运行实时掌控、高效指挥、全面监测和可视化管理(如图8所示)。基于融合指挥驾驶舱实现可视指挥调度,以大数据挖掘分析为手段,为城市政策制定、应急联动、流程优化、领导决策等提供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撑。
图8 物联感知体系
建设城市运行统一指挥中心。成立智慧城市运行调度指挥中心队伍和场所,构建集城市运行数据集中展示、各级各部门统一指挥于一体的“展示中心”和“指挥枢纽”。整合公安、应急、住建、水务、气象等各部门数据进行实时汇聚与分析,集成跨领域、跨部门的城市运行信息调阅、日常运行管理功能,搭建统一监测调度、快速响应、平战结合、综合展示的应急指挥能力,实现城市统一指挥、多部门协同、智能设备管控、城市资源统一调度的能力。
健全大-中-小屏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城市大脑“大屏纵览态势、中屏处置管理、小屏实施执行”的协同联动管理机制,推进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展示“大屏”综合分析展示全局态势,各部门业务系统“中屏”联动处置流转具体业务事件,工作人员通过“小屏”采集上报信息、接办各类事件、查阅调度事件、协同处置事件,健全各部门高效协同、各层级行动一致、各事件闭环处置的联动机制。
提升城市大脑服务能力。推进集约化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城市大脑业务共性应用支撑能力体系,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功能完整、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业务公共组件,解决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共性需求问题,构建基于底层数据的共性应用组件,对外提供统一可重复应用的可信行为审计、身份认证、图形识别、区块链、人工智能、即时通讯、数据加密等能力,提高业务系统的集约化建设能力。
三、创新应用
统一顶层架构。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在2019年通过“1411”工程进行统一顶层规划设计,超前满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522”的整体框架以及江西数字化项目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要求,以统一的顶层架构指导全区智慧城市集约化、标准化建设。
统一数字底座。建设全区统一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物联平台、CIM平台等基础平台。消除数据孤岛,打造区级数据枢纽,对内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打造区级能力枢纽,实现数字底座能力服务能力统一上架、集中管理、灵活调用。
统一技术标准。编制智慧城市总体技术标准规范和各细分领域技术标准规范,全方位指导新区基础设施、硬件、网络、应用等建设,打造标准化应用。通过标准规范的约定,大大提高了跨系统和跨周期的兼容性,提高了整体的建设和接入效率,同时能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
统一共性应用。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共性能力应用服务,赋能城市大脑和业务系统,提供融合通信、事件任务、隐私计算、图像识别、AI大模型等统一服务能力,实现通用技术组件共建共享,优化技术能力供给渠道,提高先进技术的覆盖面和实用价值。
统一运维运营。针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各应用系统,搭建统一的智能运维平台,打造统一的运维团队,提供统一的业务和安全运维服务;同时,提供接入外部其他信息系统和设备的能力,最终将支撑整个蓉江新区所有的信息化项目集约化集中化运维服务。
四、推广价值
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案例遵循“统一顶层架构、统一数字底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共性应用、统一运维运营”的“五统一”理念和原则,设计了标准化的统筹型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并进一步优化成包含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城市大脑、交互矩阵、行业应用的模块化架构体系,可以根据市域、县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主要需求快速高效地适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兼容性、伸缩性。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赣州蓉江新区智慧城市项目建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智能感知体系,构建了“智能分析+闭环处置”的平急两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向居民提供多样化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实现了新区功能泛在感知、政务资源共享互通、区域经济动态可视、市民生活便捷安畅的目标,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实施智慧城市项目,地方数字产业得到了显著壮大,催生了一批专业数字经济人才队伍,为地方数字经济企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进入了稳定运营的状态,持续为地方经济贡献新的活力。实现了以项目驱动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壮大和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渠道。
推荐阅读
✩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广州塔景区综合环境“智治力”
✩“一图感知全态、一图指挥共治”,探索社会治理智慧化海珠路径
✩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广州塔景区综合环境“智治力”